服务业:走向新时代
来源:中国服务外包网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1日

 2013年,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中国GDP总量的占比达到46.1%,首次超越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43.9%),成为支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而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比的增长势头,也和中国经济转型的内涵和趋势相符。提到服务业,人们可能想到的是日常生活中诸如餐厅服务员、商场的售货员等的“服务人员”,但事实上服务业的内涵和范畴远不止于此。在本期专栏中,嘉实回报中心将同广大投资者一起探讨服务业的内涵和范畴,分析服务业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经济体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具体来说,生活型服务业包括餐饮旅游、文化体育、医疗保健、养老教育等多个领域,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生产型服务业,是指服务本身和生产过程密切相关,虽然不是生产本身,但具有很强的“生产”特性,例如大数据营销、金融服务、物流管理等都是典型的生产型服务,所以实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离不开生产型服务业。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服务业也将走进一个新的时代:生活型服务业面临需求驱动的升级,而生产型服务业则会加速向产业化和专业化转变,我们将在下文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生活型服务业将在需求端的驱动下实现升级。根植于生活型服务业的“生活”特性决定了社会需求对这类服务的影响。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促使对医疗和养老需求的快速增长,相关服务业亟待扩容。根据民政部披露的信息,2013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人,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占全部人口的三分之一,“银发中国”将倒逼医疗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的规模增长和品质升级。另一方面,居民收入的提高带来新的服务需求。随着中国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人们对于生活服务业的需求也开始朝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其次,生产型服务业会加速产业化和专业化。不同于生活型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直接融入经济体的生产过程,因此同产业经济密不可分。随着中国传统产业经济开始转型,生产型服务业对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介入在不断加深。在本专栏中,我们曾经讨论过制造业发展的“微笑曲线”,其中位于微笑曲线右端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销售服务部分,就属于生产型服务业的范畴。我们曾经说过,只有制造业周边服务业得到发展,中国才能避免停滞于“微笑曲线”的底部微利区域,从而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全面升级。虽然中国生产型服务业已经明确了发展的方向,但距离整个产业的蓬勃兴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生产型服务业要取得实质性发展,需要完成产业化和专业化两大跨越。一方面,只有生产型服务业的产业化才能形成规模经济提升效率,并且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全方位发展;另一方面,只有生产型服务业的专业化才能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不但可以服务中国本土经济而且可以拓展海外市场。所以,只有产业化和专业化才能让生产型服务业在自我良性循环中健康成长,并引领中国经济成功转型。

 综上所述,中国服务业正在走向一个全新时代,在经济中的比重将不断增加。无论是生活型服务业还是生产型服务业,它们的发展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也是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所在。中国经济需要跨越原有增长模式,通过服务业的转型和发展,再造“中国奇迹”。

本文链接:http://gzoutsourcing.cn/Article/20140711/2742.html 点击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