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由大变强路径何在
来源: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1日

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了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对这一连串数据,不同分析人士有不同解读,这是见仁见智的事。从专业角度看,仅仅停留在大数上是不够的,所谓“魔鬼藏在细节里”。从李西林博士这篇分析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报告中,不难发现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正在发生可喜变化,这就是已经上规模,有竞争力,并且开始由大向强转变。服务外包如此,其他产业呢?如果逐个研究下来,就可以深入了解调结构、转方式是不是见到实效了。

——亚夫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开启了科学谋划“十三五”的新篇章,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明确指出由外贸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十三五”开局之际,也正是我国迈向服务外包强国新征程启程之时。

作为全球接包大国,经过“黄金十年”快速扩张,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美元,发展进入量质并举新阶段,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提出,坚持改革创新,面向全球市场,尽快将服务外包产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总结当前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谋新篇、开新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基本特征

牢牢把握服务全球化重要机遇,我国依靠丰富的科教人力资源、完善的基础设施、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广阔的市场空间等综合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多层级宽领域系统性政策促进体系,推动服务外包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获得全球高度关注和认可。新常态下,我国服务外包正加速从规模快速扩张向量质并举转型发展转变,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基本态势。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以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2011年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为447.3亿美元,执行金额323.9亿美元。2014年,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执行金额超过800亿美元,均比2011年增长超过一倍以上。同期,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也均实现一倍以上的增长,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份额接近30%。2015年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签订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309.3亿美元,执行金额966.9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2.1%和18.9%。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872.9亿美元,执行金额646.4 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1.5%和15.6%。

2.吸纳大学生就业成效显著

服务外包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的特点,日益成为扩大大学生等知识型人才就业的新渠道,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截至2014年底我国服务外包企业超过2.8万家,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间接带动就业超过2000万人。其中,服务外包领域从业人员中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超过400万人,占从业人员比例约三分之二。2015年1-10月,我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和就业数均大幅增长。其中,新增从事服务外包业务企业4979家,新增从业人员92.6万人,分别同比增长92%和59.8%。

3.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企业群体不断壮大,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已突破3万家,一批千人以上规模企业已经成长起来,并逐渐发展壮大。2014年,我国上万人服务外包企业已达到16家,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上亿美元的企业达62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平均合同金额为69.9万美元,同比提高4.5%,企业接包能力进一步提升。

服务外包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资质认证,有助于推动企业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完善管理体制,对加快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而,资质认证已经成为服务外包企业专业服务水平的重要体现。积极开展国际资质认证已成为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际业务、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2014年,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新获得各类资质认证数量1390个,其中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BS7799)、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认证(SWIFT)等13项国际认证数量1389个。截至2014年底,我国服务外包企业获得认证数量为12870个,其中13项国际资质认证达7283个。

4.业务结构不断优化

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创新和大规模应用,不断增强我国服务外包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业务领域逐渐向垂直行业拓展,产业逐渐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提升。2014年我国承接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产权流程外包(KPO)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为293.5亿美元、79亿美元和186.7亿美元,以知识创新和研发设计等为主要特征的离岸知识流程外包业务(KPO)占比达到三分之一。2015年,我国承接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产权流程外包(KPO)离岸业务执行金额分别为316.8亿美元、91.7亿美元和237.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16%和27.4%,占比分别为49%、14.2%和36.8%。以数据分析、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检验检测、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等为主的知识流程外包(KPO)保持快速增长,业务比重逐步增大。

5.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市场多元化

我国服务外包市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是我国离岸服务外包的主要发包市场,2014年合同执行金额依次为128.2亿美元、83.4亿美元、74.2亿美元和60.7亿美元,占全部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比重分别为22.9%、14.9%、13.3%和10.9%,合计占比62%,同比下降近2.9个百分点。2015年,我国内地企业承接美国、中国香港、欧盟和日本的服务外包执行额合计占比61.6%,延续下降趋势。我国离岸服务外包逐渐从美欧日拓展至东南亚、大洋洲、中东、拉美和非洲等,与南美的委内瑞拉、智力、厄瓜多尔,非洲的南非、加纳、阿尔及利亚、刚果,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在服务外领域合作日益增多,合同数量和规模均大幅提高。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业务已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


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因应全球经济持续缓慢复苏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外包产业抢抓“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发展重要机遇,积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社交网络等新兴技术,在业务形态、商业模式、组织方式等领域持续创新。衔接国家重要战略布局,努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市场布局,服务外包呈现出诸多新特点新趋势。

1.在岸业务潜力逐步释放

当前,“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云计算创新发展、大数据发展行动等国家战略正深入推进。各地加快推进智慧城市、云计算中心建设,支持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促进“互联网+”新经济社会形态发展,互联网与服务业、制造业等各领域加速融合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其核心共性特征,正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业务模式,推动在岸服务外包市场潜力迅速累积,并呈现加速释放势头。

据高德纳公司(Gartner)研究显示,在全球IT预算未大幅增长背景下,数字创新项目支出发展迅猛,未来5年数字业务营收将提高1倍。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的数字业务将快速增长。大型服务外包企业纷纷由侧重离岸市场业务转向离岸市场开拓与在岸市场挖掘并重,这既有利于促进服务服务包离岸在岸协调发展,又有利于发挥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促使国内发包企业应用先进技术,提升业务层级和专业化水平,推动我国接包与发包互促良性发展。

“十二五”以来,我国在岸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已由80多亿美元增长至320多亿美元,占比也持续高。2015年,我国在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36.4亿美元,执行金额320.6亿美元,占比分别提高到33.7%和33.1%。

2.大额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数量增多

我国服务外包企业专业化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谈判和议价能力不断增强,新签大额服务外包合同数量明显增多。2015年9月我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08.9亿美元,环比增长105.3%。其中,新签离岸外包合同金额1亿美元以上有6项,1000万美元以上有65项,明显优于前8个月。11月当月,我国新签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亿美元以上10项,1000万美元以上有91项。2015年最为显著的大额合同则是,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承接母公司技术型业务知识流程外包合同金额达16亿美元。

3.主要发包市场相对地位发生变化

美国、欧盟、中国香港和日本是我国服务外包的主要发包市场。在总体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呈现出分化趋势,相对地位出现新变化。2015年,我国承接美国的服务外包执行金额为150.6亿美元,同比增长17.5%;承接欧盟的服务外包执行金额98亿美元,同比增长17.6%。而受日元汇率和中日政治大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企业开展对日外包业务积极性受挫,承接日本的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54.8亿美元,同比下降9.8%。与此同时,中国香港发包市场地位明显提升。2015年,内地承接香港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达到95亿美元,已接近我国第二大离岸发包市场欧盟,同比增长28%,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主要发包市场。事实上,2015年1-11月内地承接香港服务外包执行金额曾首次超过来自欧盟市场的业务。由此可以发现,香港在我国内地服务外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4.“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国服务外包新兴市场开拓呈现良好态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作发展加速,特别是承接东南亚、西亚北非国家服务外包增长显著。2015年全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外包业务占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比例提高到18.8%。其中,承接东南亚国家的服务外包合同金额89.9亿美元,执行金额63.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6%和17.3%;承接西亚北非国家的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3.5亿美元,执行金额2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3%和61.5%。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正在成长为我国服务外包国际市场开拓的新增长点。

5.国内市场布局不断优化

随着各级政府对服务外包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认识不断深入,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成为广泛共识。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就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服务外包业务,113个城市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山东省、上海市和北京市等面对不断上涨的工资、物业等成本,主动调整产业发展定位,成本导向型服务外包业务逐步向中西部等二、三线城市转移。中西部城市利用当地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人才资源、政策优惠等,主动承接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带动当地信息通信等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人才培养培训,对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就业促进等具有重要意义。

从区域发展战略角度来看,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正在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将对我国国内服务外包市场布局产生重要影响。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地区服务外包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速。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服务外包产业向内地城市转移趋势,河北、河南等省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增速加快。2015年1-5月,河北省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8459万美元和4512.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72.9%和353%。受益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推进,沿线省市服务外包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481.3亿美元,执行金额394.1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55.1%和61%,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6.9%。中部的江西省、湖北省和湖南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7%、33.8%和26.6%,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促进“中国服务”走向世界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67号)要求,商务部正研究制订并将定期发布《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2015年起商务部组织实施了“服务外包竞争力提升工程”,将围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优化国内市场布局、深度开拓国际市场和完善促进政策体系等,加快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外包产业,向更多以智力投入取胜转变,尽快提升服务外包竞争力和产业发展水平。“中国外包”日益受到全球客户更多关注和认可,将持续推动我国由服务外包大国迈向服务外包强国,进而促进“中国服务”再上台阶、走向世界。

1.推进服务外包强国建设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发展新理念,明确要求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外包产业是现代高端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结构调整,形成产业升级新支撑、外贸增长新亮点、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和扩大就业新渠道,具有重要意义。新时期,积极谋划建设服务外包强国既是、是我国贸易强国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化水平高、竞争比较充分,只有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才能在全球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而发挥服务贸易发展的“领头羊”作用。特别是,当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服务外包市场,不进则退,必须尽快提升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新常态下,积极推进离岸在岸并举、接包发包并举、规模效益并举是未来一段时期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有助于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和发展方式转变。

今后五年,科学谋划服务外包强国建设,就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围绕培育竞争新优势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研究制订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设计、研发、互联网、医疗、工业、能源等领域服务外包;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教育、交通物流、健康护理、科技服务、批发零售、休闲娱乐等领域服务外包;积极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鼓励金融机构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积极优化国内外市场布局,探索创新促进政策体系,更好发挥公共政策功能,着力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尽快将服务外包产业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加快培育服务外包市场主体

经过多年的持续快速扩张,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接包国,但与位居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第一的印度相比,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仍然存在明显差距。企业规模偏小、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中高端人才缺乏等已成为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提升发展水平的瓶颈。总体来看,服务外包市场主体不强是服务外包产业大而不强的集中表现。

新时期,应抓紧推进“服务外包竞争力提升”工程。加快培育若干师资力量雄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化服务外包培训机构,打造可持续服务外包人才供应链。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强服务外包各类人才培养培训,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中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型人才。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集成服务水平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支持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形成互补协调、互利共赢的产业组织结构。加快建设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创新能力强、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尽快形成产业集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3.全力打造“中国外包”品牌


作为接包大国,我国服务外包业务执行金额占全球市场份额近30%,“中国外包”受到全球客户广泛关注。加快培育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品牌竞争新优势,树立“中国外包”品牌整体形象,是迈向服务外包强国的重要途径。按照国家品牌建设和推广的基本要求,结合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积极建立服务外包品牌促进工作机制。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建立服务外包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和规范经营行为。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提高服务和促进水平,加强行业自律。统筹服务外包产业与“走出去”、援外工作有机结合,推动服务外包企业抱团出海、借船出海,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企业整体国际竞争力。按照国际通行规则,依托行业组织,加强服务外包产业海外整体营销,提高市场开拓活动层级和频次,加强与知名跨国公司、咨询机构合作,加快推进“中国外包”品牌建设。

本文链接:http://gzoutsourcing.cn/Article/20160121/10007.html 点击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