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便利化助力邮轮产业大发展
来源: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29日

作为新兴产业,近年来邮轮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2017年度中国在线邮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邮轮出入境人次达495.5万,同比增长34%;收入规模达89.2亿元,同比增长32.5%。

在国内邮轮产业的快速发展中,上海、广州两地取得的成绩尤为亮眼。在国务院批复的29条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经验中,上海和广州在“提升邮轮及旅客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邮轮经济发展”经验方面,被列为经验推广的主要“样本”地区。

两地推行“诚信船舶通关零待时”等新机制,在风险评估后,针对性地实施随船检疫,在国际邮轮进港靠泊前的航行途中实施入境卫生检疫,加快邮轮通关验放和靠港作业速度,同时推行“自主通关、智能分类、风险选查”的智能化旅检通关模式,依托码头行李分拣线对托运行李的快速布控拦截,旅客可在登船时5分钟内办理完成行李托运手续,大幅提高通关效率。

这一系列举措大幅提升了上海、广州邮轮及旅客的便利化水平,不仅大幅缩短旅客通关时间,而且也提高了邮轮监管和服务水平,有效促进了邮轮经济发展。

上海:创新举措提升通关效率

9月24日,上海邮轮界迎来一件盛事。在2018上海邮轮旅游节开幕式上,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揭牌,成为海内外邮轮游客了解上海、体验上海、发现上海的第一站。

自2011年10月开港以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累计接靠邮轮1800多艘次,出入境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今年前7个月共计靠泊邮轮229艘次,接待出入境旅客159.32万人次。如今,这座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邮轮港已进入“四船同靠”的新纪元。

吴淞口邮轮产业的发展正是上海不断提升邮轮及旅客便利化水平的一个缩影。据上海市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正着力打造“海洋丝绸之路”国际邮轮旅游品牌,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成功引进各类邮轮企业20余家,并通过国内首个邮轮产业基金的支持成立上海国际邮轮旅游服务中心,推动邮轮延误综合保险覆盖范围,开展邮轮融资租赁、邮轮保险、邮轮船供等模式创新,推行“自主通关、智能分类、风险选查”的智能化旅检通关模式,打造高效便捷的邮轮通关体系。

不仅如此,上海还针对保税船供探索“保税船供+分流查验+门到门查验”等便利举措,设立国际邮轮港专用性保税仓库,将通关时间由1周缩短为2天,并将每小时通关能力提升至2500人次。

2017年上海港靠泊邮轮512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近300万人次。其中暑期邮轮出入境就达67万人次,单日峰值破历史纪录。

广州:

优化检疫监管提升服务水平

广州也探索出了一系列促进邮轮业发展的便利化措施。广州通过优化检疫监管提升国际邮轮服务水平,经风险评估,针对性地实施随船检疫,在国际邮轮进港靠泊前的航行途中实施入境卫生检疫,加快邮轮通关验放和靠港作业速度。

数据显示,2016年广州首开以南沙为母港的国际邮轮航线,当年接待旅客超过32.6万人次,进入全国前三;2017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广州国际邮轮码头全年共接待邮轮122艘次,旅客进出港40.3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3%和23.8%,国际邮轮业务规模保持全国第三位。

2017年6月,南方航空和云顶集团达成“空—港”一体战略合作,首创亚洲“机票+邮轮+旅游”跨界合作新模式,助力广州打造世界级邮轮母港及旅游中心。

广州邮轮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按照广州市《关于加快广州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到2020年,广州将被建设成为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之一,靠泊邮轮240艘次,邮轮旅客吞吐量100万人次。为此,广州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将各安排1500万元,连续3年共投入9000万元,重点对新设邮轮公司、增加邮轮航线航次、旅行社拓展邮轮业务三个方面进行奖励,还专门成立了邮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推进邮轮产业发展。

为了将南沙打造为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近年来,南沙邮轮口岸持续加快提升邮轮及旅客便利化水平。2017年,南沙邮轮口岸出入境人员数量居全国同类口岸第三,船员出入境数量居全国前列,“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开放格局加速形成;推行“出入境船舶24小时随到随检”“邮轮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查验手续”等便捷通关服务,创新搭建“CII易检服务平台”,船舶作业实现“零待时”,大幅提高了口岸通关效率;推动建设亿级人脸、指纹比对中心系统,推进口岸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下一步,南沙边检将稳步推进港口边检管理改革,深化“大数据”和“大情报”引领勤务能力,进一步优化完善邮轮管控系统,落实各项便民服务措施,推进生物识别签证项目在南沙口岸实施,努力营造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口岸通关环境。

(来源:2018年9月28日 国际商报)

本文链接:http://gzoutsourcing.cn/Article/20180929/18950.html 点击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