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布《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指出,顺应和迎接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到来,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正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城市数字变革稳步向前推进。
“数字经济正在启动新一轮城市争夺战,广州拥有人口、产业、市场、科研、教育、门户等多重优势,未来的发展拥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机会。”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覃剑说。
数字经济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在今年疫情期间,广州的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充分发挥网络办公、居家办公优势,有效对冲疫情负面影响。数据显示,1—5月,广州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快速增长19.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规模以上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三成。
蓝皮书同样印证了此观点表示,数字经济成为广州经济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新项目、新工程、新设施建设热火朝天,数字从业人员快速增长,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前沿产业发展亮点纷呈,数字经济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稳步提升。
在新动能的大力带动下,数字经济创新集聚效应加快凸显,广州的数字经济创新平台和发展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特别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获批建设,推动广州地区形成“一中心,多节点”的数字产业布局形态。
“尤其是广州在超高清视频产业、新一代通信及卫星导航产业、智能装备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大数据产业、区块链产业、互联网产业、集成电路等多个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均处在全国第一方阵。”覃剑说,广州5G基站建设速度在国内城市当中最快,建设数量最多,5G网络建设和应用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为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争当城市数字变革的领导者。蓝皮书建议,广州应顺应全球各个城市争相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变革的趋势,发起成立城市数字变革全球伙伴计划,与全球主要城市共同就城市数字变革重大战略问题、数字变革技术标准、数字变革经验模式、数字变革成果推广、数字变革风险防范、数字变革议题设置等合作开展探索。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核心,加快布局数字经济“1+N”创新园区,建设广州大数据交易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数字开发银行,为促进数字要素交流和合作提供支持。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金山认为,广州要抓住数字经济的机遇,推动城市中央商务区迈向线上转型,用信息流积聚代替人流积聚,产业园、开发区等功能区要率先抓住新基建优势。同时,广州要打造数据中心的集聚地和数据分析的中心地,做到“数据在广州、服务在广州、业务在世界”,并利用数字技术挖掘老城市新活力的历史故事和现实故事,打造数字化网红点。
城市数字化治理能力走在全国前列
省、市、区三级数据共享交换,实现公共服务事项100%可网上办理,85.86%办事不用跑;持续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市级标准化工作完成率达到99%,区级超过96%;政务服务“好差评”实现市、区、镇(街)、村(社区)3220个政务大厅(包括服务网点)100%全覆盖、线上线下渠道全覆盖……蓝皮书显示,随着数字化应用领域持续深入,广州数字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在医疗服务数字化、交通服务数字化、教育文化数字化、政务服务数字化等领域均走在全国前列。
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葛志专看来,以往社会治理主要是政府部门发挥主要的领导与推动作用,然而在数字化时代,社会治理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治理、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的方向转变,数字平台成为多元参与城市治理的新通道,数字工具和智能工具成为城市治理的新工具,一些数字企业积极参与城市运转与社会治理中,进一步丰富社会治理主体结构,推动城市治理方式革新。
蓝皮书也指出,广州数字商业应用创新和数字技术创新协同发展,数字商业应用创新优势明显,数字关键技术创新持续活跃,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迈上新水平。
其中,如大力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工业企业、基础电信运营商、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跨界合作,在汽车、船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型显示、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定制家居等行业,探索5G在视频远程监控(识别)、机器人及智能设备控制、在线远程智能诊断、AR/VR辅助交互设计等工业场景应用。
“未来,随着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业和服务型制造业的发展,数字应用和试点场景不断完善,数字技术越来越渗透至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广州的数字技术企业、数字处理企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企业、数字平台型企业、数字应用型企业可望持续涌现,带动产业数字化的生态圈不断完善,最终将实现消费端的数字化转型和生产端数字化转型联动协同提升。”广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