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韬观点:创新与重构——对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十四五发展的基本判断和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4日
前言:“三无时代”的中国服务外包
 
      中国服务外包行业从2006年“千百十工程”开始,历经“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个五年规划阶段,迄今已有十五年。回顾这十五年产业的发展,成绩斐然。

      但如果深入进产业内部,我们却发现,在被国际外包界称为“产业发展关键三角”的“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和咨询机构”中,我们龙头企业与国际差距很大,咨询机构数量很少且规模有限,行业组织基本缺失。既没有中国的Infosys,也没有中国的NASSCOM,更没有中国的Gartner。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重新思考下一个五年如何布局谋篇的关键时点。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更重要的直面问题。

      一、“十三五”回顾:中国服务外包整体行业增长强劲,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国家地位稳固
 
      1.产业规模超千亿美元。“十三五”末,我国企业年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7022.7亿元人民币(币种下同),执行额12113.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4%和13.3%。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9738.9亿元,执行额73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和11.4%,以美元计算,2020年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462.3亿美元,执行额175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10.9%,其中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1404.1亿美元,执行额1057.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和9.2%,实现“十三五”超千亿美元的发展目标。
 
      2.从业人员超千万。截至“十三五”末,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从业人员达1290.9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819.3万人,占63.5%。2020年,服务外包产业新增从业人员119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69.2万人,占比达到58.2%。
 
      3.示范城市带动作用明显。为充分发挥示范城市在产业集聚、引领示范、创新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激发产业发展活力,2018年,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动态调整暂行办法》,将对示范城市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形成主动作为、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2020年,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离岸外包执行额6039.5亿元,同比增长8.3%,占全国82.7%。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4.全国形成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服务外包产业带。2020年长三角区域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3678.6亿元,同比增长13.3%,占全国50.4%;京津冀地区承接离岸外包执行额697.7亿元,同比增长8.6%;粤港澳大湾区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838.8亿元,同比增长1.8%。三大服务外包产业带总计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5224.1亿元,占全国71.54%。

      5.离岸形成美国、欧盟和中国香港三大海外市场。2020年我国承接美国服务外包执行额1550.6亿元,同比增长17%。承接中国香港、欧盟离岸外包执行额分别为1198.3亿元和117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7%和5.8%。美国、中国香港、欧盟前三大市场合计占我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53.8%。

      6.认定十二个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为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指明方向。2020年4月,商务部会、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认定了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认定中关村软件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上海浦东软件园、中国(南京)软件谷、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厦门软件园、齐鲁软件园、广州市天河中央商务区、海南生态软件园、成都天府软件园等12个数字服务出口基础良好、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园区为首批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

      二、对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本判断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经过“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近十五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离岸外包目的地国家,正处于产业从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关键阶段。我们需要正视产业快速增长背后存在的问题。
 
      1、足够大但不够强

      2020年,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首次超过千亿美元,带动服务出口提升3.8个百分点,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占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比重超过30%。全球第二大服务外包国家地位稳固。
根据商务部数据,2020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12113.2亿元人民币,服务外包产业累计吸纳从业人员达1290.9万人,简单相除就可以得出人均收入9.4万元,按照1:6.5的汇率换算,大约是1.45万美元,中国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中软国际、博彦科技等人均收入在2万美元左右,对比Cognizant、Infosys等海外外包公司人均创收均在5万美元以上,差距巨大。

      2、有领军而缺龙头
 
      自2007年以来,鼎韬每年都会发布《中国服务外包企业50强榜单》,对年度中国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进行梳理。对比“十三五”末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中软国际、博彦科技等与全球服务外包企业Cognizant、Infosys等2020年度的经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营业收入上是十倍的差距,净利率上是三倍的差距,人员规模和人均创收都是两倍以上的差距。对比2006年“千百十工程”提出之时,经过十五年的发展,中国的领军企业与全球企业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反而有扩大的趋势。正如华为的崛起带动了中国电信行业在全球发展一样,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毋庸置疑,一个没有龙头企业的行业很难真正获得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全球研究机构brand-finance在发布的《2021全球IT服务企业榜单》中,美国和印度分别以8家和6家企业进入榜单前25强,成为当前全球外包服务市场的主导力量,而中国企业无一家上榜,这就是今天我们需要正视的差距。
 
       3、离岸≠国际化

      2020年中国离岸外包执行额1057.8亿美元,首次实现超千亿美元的发展目标,离岸服务总体规模越来越大。从已知数据看,截止2019年底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数量为5.4万家,简单相除可以得出平均每家企业创造了195万美元收入,当然不可能所有服务外包企业都有离岸业务,由于缺乏详细的数据支撑,我们也无法得出精确的结论,但也说明我们的离岸收入是依靠着众多数量的中小服务外包企业累积而成。从产业的直观观察角度,我们可以看到中软、博彦、东软等上市企业近年来海外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呈下降的趋势。
 
      从更大的时间视角看,2013年,文思海辉和软通动力相继宣布私有化,从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退市。至此中国9家服务外包企业全部从美国退市。中国服务外包企业的第一轮国际化浪潮宣告结束。
 
      文思海辉和软通动力私有化被认为是压塌“复制印度成功”模式的最后一根稻草。服务外包是一个本身自带国际化属性的行业,在摒弃印度模式的时候,中国企业却在此后的八年时间里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国内市场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在欧美和印度服务商继续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则选择了在相对封闭的本土市场“舒适”生存。
 
      我们自己的“逆国际化”进程,失去的不仅仅是市场的份额,更是学习和赶超的机会。缺乏与世界一流企业的同台竞技,造成迄今为止中国企业的离岸外包服务采用的多数仍是‘大水漫灌’的方式,并未给买方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无法成为利润中心。在以人计价的交付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利润的增长需求的时候,我们仍然抱着传统的外包模式。
 
      三、展望“十四五”,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变革、机遇和挑战    
 
      (一)变革:数字革命驱动全球化4.0时代的到来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在2019年发布的《A Brief History of Globalization》报告中提出,我们正进入一个被称为“全球化4.0”的数字驱动的全球化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通过数字功能和人工智能实现的数字产品和服务成为主要输出品。
 
      1.随着全球经济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和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断深化,数字技术越来越成为各产业门类共同的基础,泛数字化的趋势推动了企业商业模式的泛服务化,而泛服务化趋势则带来了泛外包化,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2.数字技术革命推动了数字贸易的兴起,一方面扩大了服务外包的内涵和外延,推动了全球泛外包化的趋势;而在另一方面需要全新的贸易规则和服务形态;

      3.作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实现手段的服务业态,数字技术革命为服务外包产业带来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服务外包的交易模式,交付模式和服务模式都正在出现全新的形态;

      (二)机遇:RCEP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四种全新的外循环模式
 
      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以及一带一路合作的不断深化,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全新的市场机遇。
 
      中国在 RCEP 中具备两重身份:其一是中国是 RCEP 内的最终需求方,因经济仍处相对高增阶段,且居民商品消费潜力空间巨大。其二是中国也具备对区域外的全球市场提供供给的作用,这一作用的立足之处是中国产业链完整性、安全性。RCEP强化了这种属性,使得中国成为 RCEP 的核心枢纽国,并且中国——东盟 FTA 的开放供给能力有望得到实质性提升。RECP为中国服务贸易外循环提供了全新的增长范式,在这种新型发展模式下,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的互促共进,带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将同时包含以下几个循环: 

      1.一带一路模式下,通过基建产能等输出,提升当地购买力,发挥双方各自的比较优势, 形成初级资源品——消费市场的循环,从而带动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数字服务出口等数字贸易的发展。 
     
      2.发挥我国已经在部分高端制造业领域形成的先发优势,拉动相关产品的输出,实现基建产能输出——相关制造业(5G、高铁等)的循环,从而带动运输、建筑等传统服务贸易的发展。 

      3.通过推动中国投资、中国标准输出,提高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业务半径(如5G基站的运行维护等),实现投资贸易——生产性服务业的循环,从而带动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 
 
      4.此过程还可能有助于推动人民币作为重要的区域货币结算功能地位进一步巩固,从而推动数字货币,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服务贸易的发展。 

      (三)挑战:迈向新的全球贸易框架
 
      在过去五年中,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的兴起,正在改变全球的贸易规则和贸易格局。2001年2月2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发布报告《迈向新的全球贸易框架》,报告中指出世界现在面临着两种相互冲突的经济体系,需要(1)与志同道合的发达市场经济建立贸易契约;(2)重建和完善世贸组织;(3)使美国贸易工具箱现代化。
 
      1.展望“十四五”,全球经贸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区域化属性增强以及科技竞争愈演愈烈,使得离岸外包面临新的挑战。
 
      2.作为对逆全球化的应对,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直指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在服务业开放过程中,全球服务外包企业必将加快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带来国际水平的管理、技术和解决方案,这就为国内企业在本土市场带来更多的竞争对手,单纯依靠国内市场相对封闭所获得的发展窗口正在关闭;
 
      3.双循环和科技创新战略为服务外包企业带来了国内市场的重大发展机遇,5G、新基建、信创、数字货币等全新产业的兴起,以及工业互联网和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发展,都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终端客户对于技术路线、服务内容、合作方式等全新的需求,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主题,外包服务能够适应产业需求的变化成为中国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关键。

      四、创新与重构:“十四五”服务外包发展的关键思路

      在数字技术革命和全球经贸体系重构两大核心背景下,展望“十四五”中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我们提出“创新、重构”两个关键主题。

      (一)创新

      服务外包作为依托上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而出现的服务业态,自产生之日起就带有了天然的技术基因。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在对服务外包的定义中,首先的前置定语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随着数字革命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五大数字技术正在成为服务外包行业全新的技术底层。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把科技创新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信创”也同样应该成为服务外包行业“十四五”的关键主题。这就需要:
 
      1.构建服务外包创新机制,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培育创新环境,促进创新合作。加快服务外包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品质、高效益方向发展。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型升级。
 
      2.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与服务外包的有机融合,加快培育服务外包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
 
      3.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在数字技术领域的研发。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人才招聘和培训以及专利等给予政策支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聚焦主业,走“专精特新”国际化道路。
 
      4.深化服务外包领域改革和开放,持续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发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创新引领作用,完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

      (二)重构
 
      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历经“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三个五年规划阶段,在十五年发展之后,应该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重新审视环境变化和产业发的机遇与挑战,以补强短板和面向未来为目标在“十四五”期间构建起适应数字经济时代需要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体系和产业生态系统。

      1、乙方视角:在企业层面支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1).提升龙头企业的规模和综合服务能力。支持企业提升为客户提供包括ITO、BPO和KPO等多项服务的能力,培育一批能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大型服务外包企业;

      (2).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支持服务外包企业投资或通过并购等方式在海外建设服务交付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全球交付能力的国际化服务外包企业;

      (3).提高服务外包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逐步融入全球价值链,形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布局市场网络的能力。

      (4).提升服务外包企业的行业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针对垂直行业做大做精,推动垂直行业服务标准的建设。

      (5).积极培育在数字技术特定领域或者针对细分服务领域的“特优精专”服务外包企业,支持服务外包领域“隐形冠军”的发展。

      (6).重点支持力争突破的产业领域。在ITO领域,重点支持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云外包服务,以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提供软件开发、系统建设等的信息技术外包服务;在BPO领域,鼓励平台型服务的发展,支持BPO企业从人力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利用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提供的各项业务流程外包服务在KPO领域,推动医药研发,软件研发等领域的发展;积极发展设计、维修、咨询、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外包
 
      2、甲方视角:在市场层面构建以中国为轮轴的全新服务外包市场体系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贫富分化加剧带来的逆全球化趋势,通过新冠疫情进一步强化,再加上数字贸易规则的不统一,全球价值链正趋于短链化和块状化。新的全球自贸关系,类似自行车轮轴的结构,各国分别作为当中的轴,周边有一堆的签署国。这个结构,被称为轮轴-辐条 (Hub and Spokes)形 FTA 网络。
 
      麦肯锡研究认为,自 2013 年以来,区域内商品贸易份额增加 2.7 个百分点,尤其是亚洲和欧盟国家。在一带一路和RCEP框架下,中国出口东盟关税不断降低,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另外,随着欧盟国家不断加入“一带一路”,以及《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中欧贸易往来不断深化。
 
      这将推动长期以来形成的欧美发达经济体借贷消费,东亚地区提供储蓄、劳动力和产品,俄罗斯、中东、拉美等提供能源资源的全球经济大循环进一步解构,形成北美、欧洲、东亚等若干以中心国家掌控核心环节,周边国家进行配套生产的区域经济循环板块,经济全球化以区域化的形势向前推进。
 
      RCEP的签署标志着以中国为轮轴的全新国际经贸体系的出现。以中国为核心的轮轴战略和以中国市场为核心的进口战略叠加,内外双循环形成了在一个统一大市场领域中国的话语权。从而带来了中国标准和中国规则。
 
      (1).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抓住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签署的契机,一方面继续深耕发达经济体等传统市场。同时着力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合作,拓展亚洲、非洲、拉美等市场。逐步提高自贸伙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我国离岸服务外包中的占比;

      (2).面对一带一路和RCEP市场,推动建立国际性的服务外包行业交易和服务标准,进一步加强中国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3).积极扩大服务进口,利用进博会等契机,推动服务外包产业从全球接包到接发包并举的转变,不但成为全球第二大接包目的地国家,更应利用中国市场优势,成为全球重要的发包国家。服务外包,既包括服务出口也包括服务进口。成为“轮轴”的关键在于买而不是卖,服务业对外开发叠加鼓励进口成为十四五在对外开放方面的关键举措。

      3、产业视角: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产业体系
 
      服务外包产业,不仅包括了服务外包企业(接包商)和服务外包市场(发包商),在产业链中还有诸多的参与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1).组建中国服务外包协会,建立中国的“NASSCOM”。印度服务外包的成功,NASSCOM作为行业组织,在产业发展、国际营销、国家品牌建设等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中国服务外包行业十五年的发展,仍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行业组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缺失环节。我们希望“十四五”期间能够补上这一课。

      (2).强化行业研究和话语权,推动中国“Gartner”的出现。产业发展的竞争,首先当然是企业层面的竞争,但更高的层面则是标准的竞争,话语权的争夺。从全球服务外包发展的实践看,美国有Gartner,ISG;印度有Evrest。特别是在欧美发包体系中,甲方一般是通过咨询公司制定外包战略、评价和选择服务商。咨询公司可以通过制定流程、标准影响甲方决策,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方向。因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外包咨询公司是中国未来构建在全球服务外包行业话语权的关键。

      (3).强化服务外包产业的公共支撑体系。加快品牌建设,完善针对服务外包的金融支持,推动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加强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
 
      (4).加强服务外包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构建。
本文链接:http://gzoutsourcing.cn/Article/20210324/35181.html 点击复制链接
分享到: